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动态    正文
地下搞清楚 地上建结实
来源:网络转摘   发布时间:2015-05-14    浏览次数:

——全国第七个“5·12”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对话市地震局专家

编者按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造成12座世界文化遗产古迹损毁,截至5月7日共造成7652人遇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尼泊尔地震为什么会导致众多建筑物,包括12座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摧毁?运城作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如何总结并借鉴汶川、鲁甸以及日本、尼泊尔等国内外发生的重大地震经验和教训,切实增强我市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在全国第七个“5·12”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市地震局相关专家。

记者:尼泊尔地震为什么会造成众多建筑物倒塌?

专家:首先是板块交界地震多。尼泊尔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区,是全球地质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两大板块以每年4厘米至5厘米的速度相向“漂浮”移动。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正是两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房屋脆弱灾情重。有关评估认定,加德满都及周边地区房屋建筑多为不经加固的砖土结构,古老的文物建筑一般也都是木材和四角加固的石料,在地震产生的晃动中非常容易倒塌。在地震中不少没有完全损毁的房屋结构已遭破坏,在余震中发生坍塌,酿成二次伤亡。

记者:尼泊尔地震对西藏有多大影响?

专家:尼泊尔8.1级地震波及西藏多个地区,截至5月5日,共造成26人死亡、3人失踪、856人受伤。中国地震局现场工作队5月2日公布了西藏受灾地区的地震烈度分布图,其中西藏地震灾区最高烈度为Ⅸ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般来讲,7度以上为破坏性地震,9度以上房屋严重破坏以致倒塌,并有地表自然环境的破坏,11度以上为毁灭性地震。所以说,一次强烈地震,虽然不是发生在本地区,但发生在邻近地区,也会造成本区域重大地震灾害。如1556年陕西华县8级地震,就造成河东地区11万人死亡,临汾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两次8级地震,都造成我市重大人员伤亡。因此,我们必须增强震情意识,切实做好震灾防御工作,而震灾防御的重点就是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

记者:我市当前的地震形势和震灾防御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专家:一是从震情形势看,运城地处山西地震带南端,地震地质构造环境复杂,历史上强震频发,地震灾害极大。区内存在三大断陷盆地(临汾断陷盆地、运城断陷盆地、灵宝断陷盆地)、三大断块隆起区(鄂尔多斯断块隆起区东南部——罗云山,峨眉岭断块隆起区——孤峰山、稷王山,太行山尾部——中条山断块隆起区)、四大活动断裂(罗云山南沿断裂、峨眉岭断块隆起区北缘活动断裂、峨眉岭断块隆起区南缘活动断裂、中条山北缘活动断裂)。历史震灾严重,1556年华县8级地震造成运城11万人罹难,1815年平陆6.75级地震造成3万人罹难。我市作为2006年至2020年15年尺度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当前的震情形势复杂、严峻而紧迫。

从汶川、尼泊尔等多次震例中可以看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所以,搞好工程性防御工作,是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防御的重要途径。

二是从工作体系看,当前地震预测预报不过关,还不能做出较准确的短临预报;地震应急救援投入人力物力大,效果达不到预期。

三是从抗震基础看,我市抗震基础薄弱,城市有大量的老旧房屋和预制板房屋,广大农村住宅普遍不设防。

震灾防御工作的重点在城市。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信息、通信、生命线工程不断增加,且网络化,相互依赖性强,极易诱发次生灾害。高楼倒塌致死致亡众多,且难以施救;一栋高楼震裂或某层毁坏,这座楼基本报废。一个网络系统某一部分受到破坏,就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瘫痪。由此可见,城市的地震灾害更为复杂、严重,使救助和恢复变得十分麻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远。所以说,城市是重点。

难点在农村。农村除了有不少老旧房屋存在抗震隐患外,大多数农村新建房屋选址没有经过安全评估,一些房屋结构布局不合理、工匠施工质量较差、建筑材料不合格,以及农民建房普遍追求高大阔气、不注重抗震安全等问题,导致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较差。我市临猗、永济等县(市)还有不少农民习惯建造楼板结构的房屋。楼板房在唐山地震中被人们称为“棺材房”,震灾倒塌对人的生命威胁极大,且难以施救。

四是从抗震设防监管上看,不少新改扩建工程在项目立项前没有通过抗震设防要求审批;一些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没有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对一些建设工程、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在施工、监理、验收等方面的监管还不到位。

记者:什么是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

专家:地下搞清楚,就是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包括地基情况、地下土层结构、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层分布等,这是抗震设防的基础工作。通过开展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给出大比例尺的、更精细的具体场地条件下的设防参数,以及是否有活动断层通过、砂土液化评定等地震地质灾害评估结果,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提供科学合理、细致全面的依据,避免与自然灾害正面对抗。

地上建结实,就是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建筑工程类别,确定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措施,确保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

记者:什么是活断层探测?

专家:我们所说的活断层是第四纪期间,尤其是距今10万年来有过活动,今后仍可能活动的断层。

地震带与活断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是绝大多数强震震中分布在不同级别的活动构造带内,活动断层为具体的发震断层。二是世界上破坏性地震所发生的地表新断层与原来存在的断层走向一致或完全重合。三是在许多活动断层上都发现了古地震及其重要现象。四是大多数强震区的极震区和等震线的延长方向与当地断层走向一致。

城市活断层探测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有没有”——是要解决城市范围内有无断层及其定位问题;“活不活”——是指对断层的活动性进行鉴定;“深不深”——是要解决活断层的切割深度或深浅构造关系;“震不震”——是指对那些距今10~12万年以来仍在活动、且具有一定深部活动背景的断层是否可能发生大地震作出评价;“错不错”——是指地震发生后,发震断裂是否会出露地表、在城市范围内的地表出现地表破裂带或地表强变形带;“好对策”——是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防灾对策,包括避让带的位置和宽度确定等。

当前我省对地震多发区发震危险性较大的12条主要活动断层进行了调查。已完成太原市城区、临汾市城区、晋城市境内晋获断裂带的活断层探测工作。正在实施的有长治市境内晋获断裂带、交城县境内交城断裂带。

今年市政府61次常务会指出,由市地震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参与,2015年先期开展城市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工作,逐步分期实施城区活断层探测项目。

记者:什么是地震安全性评价?

专家:简单地说,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就是对工程场地未来可以遭遇的地震影响作出评价,是确定建设工程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抗震设防要求和采取什么样的工程性抗震设防措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里所说的工程场地,可以是面积较大的城市、经济开发区、大型工矿企业,也可能是某些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如输油输气管线、电厂、大桥、大坝、化工、高层建筑等。

记者:抗震设防“三水准”是什么?

专家:我国抗震设防的“三水准”,通俗来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其中“小震”指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其烈度比基本烈度约低1.5度;而“中震”是指等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大震”则是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地震,其烈度比基本烈度约高1度。

以汶川地区为例,当地设防烈度为7度,那么在“三水准”的设防目标之下,当遭遇到烈度为7度的地震时,建筑物应当能够继续使用(或经过一般维修),而遭遇到烈度为8度的地震时也应基本保持屹立不倒。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只要社会公众自觉增强科学减灾意识,依法履行防震减灾责任和义务,共同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各环节的工作,在抗震设防上不欠新账、快还老账,营造全社会主动关注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的氛围,切实提高工程建筑抗震能力,确保城乡房屋建筑在突发性地震来临时,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就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

作者:   编辑:
分享到: